close

URABOUTODIE.JPG    

外國人常說當人要掛掉之前,眼前會閃過一輩子的快速回顧畫面,先看影片吧。

當動畫主角從死前的倒敘回顧中發現自己人生已落得如此無趣,生何可戀?死又何懼?不如再抽根菸吧。

更有甚者,倪匡筆下的康納士博士,被安排看過自己人生的快速回顧影片後,痛苦地自己尋死。

你是你自己人生的主角,但身在廬山中,當局者瞎,常看不見自己的真實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期盼落差極大。

所以才有這樣的影片,這類小說跳出來提醒,你是不是一直勉強自己過著一些根本不值的生活?

是不是一直麻痺自己,以為這樣折磨一陣子也無妨?或許哪天會不一樣,哪天可以過得稍稍符合自己期待?

除了吃飯工作睡覺,除了上網看電視,是不是該想想在這短短的人生裏還要做些什麼?

可怕的事情有很多,上述的動畫、自殺的康納士博士,是其中一種。

更可怕的是,就算醒悟想認真做些什麼,別讓自己白走這一遭時,

是不是隱約感覺到,做什麼又有麼不同?

 

我們一直在朝著毀滅邁進,運氣好的離毀滅還有幾十年,運氣差的,甚至你還沒讀完這篇他就走了。

環遊世界?與親友相愛珍惜?做任何讓自己覺得快樂的事情?

這些事情都像是動畫主角在著地前的那一口香菸,反正都要死了,只是聊勝於無。

 

一個死刑犯在行刑前夕吃大餐,嚐不出美味,

若在他行刑前兩天給他大餐呢?好像也沒什麼幫助,後天就要死了誰有心情吃這頓?

說也奇怪,

若把大餐提早一個月,他的味蕾可能就會活過來一些。

若你讓他免刑出獄,保證他吃得開心極了。

很奇怪,還彷彿真的不用死了一般,彷彿看不見死亡只是稍稍被拉開一些罷了。

只是多個幾千天。

這種反應人之常情,但沒人願意看見這其中的短視與荒謬。

 

關於這輩子──

你想做些什麼?

做了嗎?

做了就覺得值得了嗎?

ws_Cross_and_grave_1024x768.jpg  

 

 

延伸資料:

劍橋大學教授奥布里德格雷(Aubrey de Grey)十八分鐘快速演講

奥布里德格雷為「延長生命相關科技發展」提出辯護,並談論這種科技如何可行。(來源請點我)

 


講稿


18分鐘的時間限制真是苛刻, 那麼我將直切入核心主題, 等我把這機器弄好。 好了。我會分別談到五個話題。 我會講為什麼戰勝衰老是可取的。 我會講為什麼我們得"痛改前非" 在這方面得要比現在討論更多一點。 當然,我也會講可行性。 我會談談為何我們會認為對於衰老 做任何努力都是徒勞的宿命論。接下來我會用演講後半段 來談談如何證明這宿命主義是錯誤的, 即,我們可以通過行動來改變它。


我會分兩步來談。 第一部份要講的是, 如何從一個較保守的壽命延長年數 --- 我定義為30年,並針對於已步入中年才開始抗老化的人 ---- 讓他們達到一個真正可稱為戰勝衰老的境界。 本質上來說,即是徹底地消除 你的年齡與接下來一年內死亡機率 -- 或在那之前得病的機率,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當然,最後我會講的題目 是如何達到這個中間階段, 即延長壽命大約三十年。


那麼,我從為什麼應該抗衰老開始。 現在,我想問你們一個問題。 請舉手: 現場觀眾誰贊同瘧疾? 這個簡單。好。 好。請舉手,現場觀眾 誰不確定瘧疾是件好事還是件壞事? 好。那麼我們都認為瘧疾是件壞事。 那太好了,因為我也想這應該是你們會回答的答案。 現在我想向你們提出 使我們認定瘧疾是件壞事的主要原因, 是因為瘧疾和衰老共有的一個特徵。那就是… (問:為何我們要治癒衰老?答:因為衰老是殺人狂!) 唯一真正不同的地方是衰老所弒殺人數遠超於瘧疾。


那麼,我想向觀眾,尤其是英國觀眾, 講下衰老與獵殺狐狸的對比, 獵狐在英國是經過了長期鬥爭 才終於在近幾個月前被政府正式禁止的。 雖然我知道這裡的觀眾是有同情心的, 但,大家都知道,有許多人對此邏輯不盡認同。 而就這點讓我覺得這是個不錯的比喻。 有許多人表示, "那些 城裡人憑什麼對我們郊區鄉民指點怎麼用我們的時間? 這是生活傳統的一部份, 我們不該被禁止繼續做這件事 (對比表:獵狐vs.人類老化) 這對自然生態有益;這是在防止狐狸繁殖氾濫。” 但最終政府還是佔了上風, 因為大多數的英國民眾 尤其是大多數的國會議員, 達到的共識是,這真的 不該為一個文明社會所容許。


而我認為人類的衰老與獵狐 在所有這些共同特質上都極為契合。 哪方面是令人無法理解的呢? 當然,不僅是為了生命---- (笑聲) (為什麼不確定? 左:有趣 右:不好玩) 這更是為了健康的生命 ---- 我們都知道變得悴弱,愁苦,依賴,都不好玩, 無論死亡是否好玩。 講真的,這就是我想表達的。 對衰老的看法是一種全球性麻木 (會很無聊;我們沒法付養老金;) 這些就是各種滑稽的藉口 (非洲飢荒怎辦;獨裁暴君會活太久) 人們用這些藉口給衰老做辦解。 我的意思是,好吧,我並不是說 這些藉口是完全沒有價值的。這裡的確是有幾點不錯。 譬如一些我們本該思量和預備的事, 以免… 我是說,當我們解決了抗衰老問題之後, 可以讓我們把因此而造成的動盪最小化。


但這些真的很瞎掰 --- 一旦你 記起尺長寸短的話。 你知道的,這些是議論辯詞,這些是 理應關心的事情。但問題是,這些真有那麼危險嗎? --- 這些對抗老化的風險 --- 會比不對抗老化——即對老化不聞不問帶來的 缺點更嚴重嗎? 這些風險比 每天對十萬人判決無謂的早死更嚴重嗎? 要知道,若是沒比這更有力的理由, 那麼就別浪費我的時間了。 (笑聲)


好,那麼現在是有這麼一個觀點 有些人的確覺得它非常有理,那就是 "我們擔心人口氾濫," 他們說。 "我們治好衰老的話,就沒有人會死了, 死亡人數至少會大幅減少, 除了那些過馬路不小心的。 這樣一來,我們就不能多生小孩, 而小孩對大部分人來說又很重要。” 說的對。 要知道,很多人都想把這個問題蒙混過去, 給些這樣的答覆。 我不同意這些說法。我覺得這些說法基本上是不通的。 我想,我們是得面對這方面的兩難問題。 我們將必須決定,是要選擇生育率低, 還是死亡率高。 死亡率高,可以簡單地由拒絕接受這些治療來達成, 要偏好繼續多生小孩的話。


我說那也可以 ---- 未來的人類是有權做這個選擇的。但,不應該的是由我們來代替未來人作此決定。 我們要是舉棋不定,優柔寡斷, 然後不好好著手研發這些治療技術的話, 那我們即是判了一大幫人的死刑 --他們原可在夠年輕夠健康的時候 得益于接受治療,但沒機會了, 就因我們沒盡責儘速研究開發這些治療技術 --- 我們等於是剝奪了那些人的無限壽命, 我認為那是不道德的。 這就是我對於人口氾濫這個問題的答案。


好,那下一個題目是, 我們為什麼得在這方面更積極呢? 而我的主要答案是 麻木接受衰老並非如其表面看來那麼傻。 這其實是一種合理方法,用來應付衰老的必然性。 衰老是恐怖的,但又是必然的,那,只好得找個方法來讓我們別去想它, 而且不論用什麼方式來不想它都合理。 就像,舉例,編出這麼些無稽的理由, 要辯解說衰老退化最終還是件好事。 不過,那也當然是只有在這兩項因素都成立的前提下才行得通。 一旦必然性方面不再那麼清楚,變得有點模糊,那我們也許就在對衰老問題能有所行動了, 這又成為問題的一部份。 接受衰老為宿命的麻木認同正是阻止我們對此些事著急的原因。 而那也正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多提此事 --- 像傳福音一樣,我會甚至這樣比喻 ---為了讓人關注,讓人醒悟 原來在這方面他們一直逃避於麻木中。 那麼這些就是我對這方面所有要講的內容了。


現在我要講可行性。 我想基本上,我們為何感到老化是無法避免的 可以綜述於我下面要解說的,對老化的定義。 一個非常簡單的定義。 老化,是從生命一開始就有的副作用。 也就是說,新陳代謝。 這不是全然同義重覆的說詞; 而是合理的說法。 老化基本上是一個發生在沒有生命的物件如汽車上的過程, 也在我們身上發生, 雖然我們有很多精巧的自我修復機制, 但還是因為那些自我修復機制不完美。


所以簡單講,新陳代謝,即定義為 基本上所有維持我們日復一日活命的每件事, 都有副作用。 那些副作用經年累月累積成病變。 那是個不錯的定義。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 我們可以說,這是一串互連的作用。在延緩老化這個領域, 大多數人所知,有兩種方式。在這裡我分別稱他們為:老年學方式和老人醫學方式。 老人醫學家在時日為晚之際才做干涉介入性治療, 在病變情況趨於明顯時, 老人醫學家會試圖阻撓病魔拖延時間漏沙, 並致力阻止副作用的持續累積來阻止過早引發病變。 當然這是一種非常短期主義的策略,在打敗仗, 因為那些致病因素 會不斷的隨時間氾濫為患。


老年學方式表面上看來前景似乎樂觀許多, 因為,大家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 但很遺憾的我們對新陳代謝瞭解不多。 甚至可以說,我們對生物體如何工作所知少得可憐 --- 我們連細胞都還沒能算是真正的弄懂。我們所發現的東西,例如, RNA核糖核酸干擾現象,僅僅是近幾年來的事, 而且這是一個細胞如何運行的非常基礎的部分。 本質上,老年學方式還算是個不錯的途徑, 不過它不適用於那些時日已至的人,若我們講的是介入性的醫療手法。 那麼,我們對這個要怎麼辦? 我是說,這邏輯不錯,聽起來是足以令人信服地, 穩紮鐵定,是不是?


但並非也。 我在告訴你為什麼它不是之前,要首先進入 我稱之為第二步驟的話題。 假設,如我所說過的,我們真能得到 --- 今天這麼做就算是為了方便討論吧 ---- 有能力將額外三十年的健康生命附加予 已入中年的人,我們說55歲好了。 我將稱之為人類健康回春 。好的。 這有什麼實質上的意義呢 對於現今各種不同歲數的人們來說 --- 或相當於,在這些療法來臨之際的各個年齡層的人們--- 真正可以活多久? 為了要回答這個問題… 也許你覺得這很簡單, 但其實它不簡單。 我們不能就說: “那麼,若他們在足夠年輕的時候從這些療法中受益, 那他們就會再活多個三十年。” 這是錯的答案。 答錯的原因呢,是因為技術的進步。


科技進展可以分為兩種 以此話題來講。 有基礎級的重要突破, 另有在那些突破基礎上逐步的精修改良。那麼,在對時間框架的預估上, 這兩種科技進步區別很大。 基礎性突破: 非常難預測需要多久時間 才能達成一個基礎性突破 我們從很久以前,就已經認定飛翔會很有趣, 然後我們拖到1903年才發明出實踐方法。 但在那之後,一切就滿穩定滿按部就班的了。我想在動力飛行技術發展過程中, 這個是合理的事件發生順序。 我們可以把這想成是,每一步都似乎是超越前項發明者的想像力 這漸階式進步是在 某樣非漸階式即突破性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的。


那是在基礎性大突破之後才會看見的發展。 而且你會在各種各樣的科學技術裡發現這樣的情況。 電腦發展的時間線和飛機差不多, 當然發生時間是稍晚些。你可以看醫療保健,如個人衛生,疫苗,抗生素 -- 你看,其發展過程是同類型的時間結構。 所以我想事實上第二步驟,我剛剛稱之為步驟的 根本不是個步驟。這些人,若他夠年輕還來得及 從第一代治療技術中獲益, 得到這適量的延壽年數, 即使那些人在治療技術來臨時已屆中年 他們會處於某種先鋒期優勢。 他們大多會活得足夠久以接受更進步的治療 而可額外延續30或也許50年的壽命。 也就是說,他們會一直保持領先。 那些治療技術的進步會快於 治療技術殘留缺點追趕上我們壽命的速度。


這是我要特別強調的重點。 因為,大部分人一聽到我預估說有很多今天活著的人將活到一千歲以上 他們就以為我講的是,我們會在幾十年內發明 能徹底消除老化現象的治療技術, 以使我們活到一千歲以上。我根本不是這麼說。 我說的是速率,光靠這些技術進步的速度 就夠了。 它們永遠不會完美,但我們能在還沒有人活到兩百歲之前, 先解決那些導致兩百歲人的死亡原因。 依此類推,到三百,四百... 等等。 我給這起了個小名 叫做 "延壽用逃逸速度" (笑聲) 反正,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那麼,這幾曲綫基本代表我們期望人們活多久, 以剩餘壽命期望值而計, 照他們健康狀況來衡量, 以這些技術問世時他們當時的年齡為準。 若你已經一百歲了,或甚至你是八十歲 ---- 那麼,一個平常的八十歲的人 用這些治療技術大概幫不了你什麼 因為你已經離死亡的大門太近了 這種剛萌芽的實驗期療法對你而言效果會不夠好。 你會無法承受它們。 但若你只有五十歲,那就有一線希望 你也許能從生命的俯衝線抽脫,然後 --- (笑聲) 終究熬過這關。 然後開始在生理上真正地變得更加年輕, 在身體和心理兩方面都變得更加年輕, 還有因年老相關的死亡風險也會降低。若你比這還年輕一點, 那你甚至永遠不會 衰弱到會死於老年相關的死因。


所以,我得出的這個結論是真實可靠的:第一位150歲的人 ---- 我們不知道那個人現今是幾歲, 因為我們不知道要多久 才會有這些第一代治療技術。 但無關於他是幾歲 我斷言第一位活到一千歲的人 --- 當然這會受像世界大浩劫等影響 --- 是極有可能只比第一位150歲的人年輕個十歲左右。 這是值得好好思索的。


好,那我接下來終於要用 我最後的這七分半鐘,講第一步驟: 就是,我們要怎麼來適度增長壽命 使我們可抵達逃逸速度? 為此我必須講一點點白鼠。 我對人類強健回春設立了相應的里程碑。 我叫它老鼠強健回春,沒什麼想像力。 那就是這樣。 我說,我們用一隻長壽品種的老鼠, 通常平均壽命是大約三年。 我們完全不碰牠們,直到他們已兩歲後。 屆時我們就對牠們做許多實驗, 且經由這些治療技術讓牠們活到平均來說,第五歲生日時。 也就是說,我們加了兩年 --- 將牠們餘壽增至三倍 從我們開始治療的時間點算起。


問題是,這對我之前談到關於人類的里程碑而言, 在我們到達它之前,意味著什麽? 如我已經解釋過的,現在我們可同樣稱其為 人類強健回春或延壽用逃逸速度。 第二,這會如何影響大眾觀念,就是 由測試白鼠時開始算起, 我們還要多久才能達到這些目標呢?第三,問題是,這能夠怎樣影響 人們對此渴求的程度? 在我看來第一個問題 純粹是生物學上的問題,而且極難回答。 要做許多不切實的理論性猜測, 那我很多同事會警告我們別做這種推論, 要我們最好是別出聲,知道得多點再說。


我說那是無稽之談。 我認為對此避口不提才絕對是不負責任。 我們應盡所能做最佳猜測,提出一個理論性的時間範圍, 讓人們至少能對此大體衡量下, 好讓他們可以自己做評估。 我說,我們有50:50的機率 從達到老鼠強健回春算起 在十五年以內, 達到這個RHR (人類強健回春) 的里程碑。 在那隻健全不朽老鼠成功後十五年即可。 大眾觀點可能比這還要樂觀一些。 民眾通常傾向于低估科學研究的艱難程度。 所以他們可能會想成是五年後。 雖然他們會錯,但是那其實不太重要。 當然,最後我想可以這麼說, 導致目前民眾們對於衰老意見矛盾的一大原因 是我先前提到的對衰老的全球性麻木狀態,那種應付策略。 屆時將成為歷史, 因為人們不再可能繼續相信人類的老化是必然的, 因為屆時在白鼠上會已取得非常有效地延遲作用。 這樣一來民眾的觀點應該會有極大的轉變,這當然有極重要的含意。


為了說明我們要如何在這些白鼠上實驗, 我對衰退老化現象加了一個形容用詞。 我要使用 "損害" 這個詞來代表新陳代謝所引起的這些過渡性的東西, 其最終引起病變。 因為這個關鍵的地方是 就算這些損害只是最終才造成病變, 這個損害本身是持續性地發生,在我們出生前就已開始。 但它並不是新陳代謝過程的一部份。 那麼,這點變得很有用。 因為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將原來的機理重新設計。 可以說,基本上,老年學和老年醫學的差別 是老年學試圖抑制 新陳代謝造成損害的速度。 我稍後會清楚說明 "損害" 在具體生物學來講到底是什麼。 那麼,老人醫學家試圖通過阻止損害轉成病變 來抵抗時間的漏沙。 這將會失敗的原因 是因為損害持續累積增加。


那還另有第三種途徑,我們來這樣看。 我們可以稱之為工程途徑, 我先聲明這工程途徑是在可實現範圍之內的。 工程途徑不介入任何過程中。 它不介入這個過程,或這個 而那也不錯,因為這樣就表示沒在打敗仗, 且它是在我們所能做到的範圍之內, 因為它不牽涉對生物進化過程作出改進。 工程途徑就是很簡單地說, “我們來定期的修補這些不同類型的損害 --- 並不一定全要修到好,但修補了算滿多, 讓我們將損害的程度維持在臨界值以下, 這個臨界值是必然存在的,即能剛好引起病變的損害。“ 我們知道這個臨界值是存在的, 因為我們在未到中年以前,不會得與年老相關的疾病, 就算是這些損害從我們在胎中就已經開始累積。


我為什麼說我們在可實現範圍之內呢? 這個…基本上就是這樣。 這張幻燈片的要點其實是下面這個。 我們若試圖分辨新陳代謝的哪些是對老化有影響的, 那會要花整個晚上,因為基本上整個新陳代謝 都對衰老現象起這樣或那樣的作用。 這個列單僅是用來做個展示,它還不完整。 右邊的這列單也還不完整。 這個列單列出幾種與年老相關的疾病, 而且它不是完整的。 但我要指出,這個中間的列單確是完整的, 它列出那些可以算作是損害的種類的東西, 即新陳代謝的副作用,其最終將導致病變, 或可能導致病變。一共只有七個。 當然,它們是按類別分的,但是僅有七個而已。 細胞損失、染色體突變、線粒體內突變等等。


首先呢,我要告訴你們為何這列清單是完整的理由。當然我們可以從生物學角度來討論。 我們可以問,好,那我們是什麼組成的? 我們是細胞和細胞之間的東西組成的。 損害可以在什麼地方累積? 答案是,壽命久的分子, 因為若要是一個短壽的分子受到損害,但隨後這個分子很快就消亡了 --- 就像一個蛋白質受到水解作用而分解 --- 那麼這個損害也沒了。 這麼來就一定是長壽分子。 其實,這七項很久前都曾在老年學中討論過, 這是個好消息,因為這表示, 你想,我們這二十年來在生物學上進步了很多, 而我們並未在這清單增加項目, 這一事實是個很好的跡象,意味著沒有需要增加的項目了。 不過,更好的消息是,我們甚至知道,理論上,在白鼠身上怎麼修復 所有這些項目 --- 而我所說的理論上的意思是, 我們可能在十年內能夠實踐這些補修措施。 這其中有些已經部分實施了,上面這些


我不夠時間每項講完,但 我的結論是,如果我們真的可以為此得著適當的資金, 那我們很可能在僅僅十年內就研發出全民大眾強健回春, 但我們是需要對此事認真了。 我們是需要真的開始著手嘗試。 當然,觀眾之間有一些生物學家 讓我要回答一些你們可能會有的問題。 你也許對這演說不滿意, 但基本上這些是需要你去研讀的。 我在這方面有發表很多的文刊;我舉引出那些實驗研究為我樂觀的依據基礎, 那裡面有滿多細節的。 這些細節正是讓我有信心做出 我這些算是滿激進的時間範圍預言。 所以要是你認為我錯了, 你最好好好找出為什麼你認為我是錯的。


當然主要是你不應相信那些 稱自己作老年學家的人因為 猶如在任何一個領域中徹底地脫離舊有思想的情況一樣, 你自然預期主流學派的那些人會有點排斥,而並不把它當回事。 那麼,其實,你是必須得做該做的功課, 才能瞭解這個是不是真的。


再下來我們即將以幾點做完結。 其中一點是,你下場會聽的是,一個之前曾聲稱 自己可以排列出人類基因組合的傢伙, 那時每個人都說,“那很明顯的是不可能的呀。” 你知道接下來發生了什麼。 所以這是會發生的。 我們有不同的策略 --- 有瑪士撒拉鼠標獎 就是基本上一個給創新發展的獎勵, 做你認為可行的項目, 若成功的話,你就會得獎金。 還有個提案是要正式的成立一間研究所。 這才是要花不少錢的地方。但說真的 --- 同樣的錢花在伊拉克戰爭上夠用幾天?沒幾天。好。 (笑聲) 那這必須是慈善性地,因為追求利潤會干擾生物科技的發展, 但我想,在這方面成功的機率,大致上有90%。 還有,我認為我們知道如何做到。那麼,我就在這裡結束。 謝謝你們。 (鼓掌)


克立斯‧安德生:好,我不曉得會不會有任何問題 但我想應該給大家一個機會發問 觀眾:既然你談到衰老還有嘗試擊敗它 為什麼你把自己弄成老頭子的模樣?(笑聲)


AG:因為我是個老頭。我實際上已經158歲了 (笑聲)(掌聲)


觀眾:這顆行星上的生物的免疫系統,在他們進化過程中, 幫助他們抵抗所有疾病,使個體能活得足夠久,以便繁衍後代。 不過,據我所知,所有的生物種類都是以死亡為目地衍變進化, 當細胞分裂時,端粒酶會縮短,最終生物滅亡。 那麼,為何自然進化看來是選擇反對永生不朽呢? 既然那麼有利的話。還是自然進化還未完善?


AG: 太棒了。謝謝你提問的這個問題, 我可以用一個無爭議性的答案來回覆。 我對你的問題有個正統的主流答案, 恰是與我意見相同的。 那就是,不,老化不是自然選擇的產物; 進化簡單說是一個進化時疏忽的產物。 也就是說,我們會有老化是因為不老是件困難的事; 你需要更多遺傳途徑,更精密的基因, 才能老化得慢些, 而你想活得越久,上述的條件要求就越高。 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這麼說,進化不介意, 也不管基因通過什麽方式被個體傳遞下去, 不管是通過長壽的方式還是生殖的方式, 進化在一定程度上對此有所調節, 這也是為什麼不同生物種類有不同的壽命, 但上述這些就是沒有長生不死的生物種類的緣故。


CA:基因不管,但我們管?


AG: 是的。


觀眾:你好,我在某處讀到在過去20年 在地球上基本上任何人的平均壽命都已經增加10年 若我以這個做比例,那我會想說 如果我騎車摩托車不撞車的話,則我可以活到120歲。 那是不是意味著我成為你千歲人的研究對象之一嘍?


AG:要是你減一點體重的話。 (笑聲) 你的數字有點過時了。 標準數據是,每十年 人的壽命延長一到兩年。 所以,沒有你想得那麼好,也許你會這麼期望。但我的意願是,要儘快將這個數據每年增加一年。


觀眾:有人告訴我說,我們成年人的許多腦細胞 早在胚胎期就存在了, 而這些腦細胞能維持80年左右。若這是真的話, 從生物學的角度講,會否對新生抗老領域造成影響? 是否在我身體內也有細胞會活整整80年, 而非通常情況下,只活幾個月?


AG: 那是確實有技術上的影響。 基本上我們需要做的是在大腦的少數部位 將一些消亡速度較快的細胞換成新的, 尤其是神經元細胞,但我們不想讓更換速度超過消亡速度--- 或至少不能超過太快, 因為換新的速度太快會降低認知功能。 我之前說到有關沒有不老化的生物種類, 這個說法有點太簡單化了。 其實是有生物是不會老化的 --- 例如水螅 但它們做到這點是因為它們沒有神經系統, 並且沒有任何需要仰賴 長壽細胞才能夠運作的生物組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okforward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